古韵悠悠,非遗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。在时代的变迁中,它们不仅没有消失,反而以更加多元的形式续写着新的篇章。剪纸,是指尖与纸张的浪漫邂逅。一刀一剪,尽显世间万象,传承千年艺术,绽放今日绚烂。1月15日下午,在大创中心主任陈斌老师的带领下,来自通师高专的三位初教院乡村教师定向生来到南通群英馆,参与了通师二附二(10)班的假日活动,领略一纸一剪一舞之中的文化魅力。
剪山河锦绣,绘人物传神
踏入精心布置的展厅,跟随非遗传承人李海烽老师的脚步,我们一会儿被大鹏展翅的鹰隼吸引目光,一会儿又为腾云驾雾的神龙停住脚步。五谷丰登、阖家幸福、百福图等画面,无不展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勤恳恳;十二生肖、四大名著、传统节日等作品,无不流露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每一幅作品都精巧得让人移不开眼,令人无不感叹传承人的心灵手巧。红纸上的镂空艺术,承载着民俗的记忆,定格了岁月的美好。剪纸的魅力,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褪色。
红纸映日辉,巧手剪春晖
参观过后,便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动手环节。李老师先是“咔咔”几刀,随手一个窗花;接着又变戏法似的剪了几个小动物,昂首挺胸的雄鸡、活泼可爱的兔子……李老师又变身魔术师,一个小矩形,剪去一边一角,“囍”字便诞生了。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,也想剪出独一无二的图样。折、剪、展、裁,于薄纸间见天地,于挥剪中见生机。在大师的悉心传授下,原本闹哄哄的孩子们也变的专注安静,潜心悟道,静心剪艺。时不时地仰头询问、期待夸奖,亮闪闪的眼睛里是对剪纸艺术藏不住的喜爱与向往。我们也耐心地低头指导、演示步骤,沉浸在东方美学的层层雾霭之中。一刀、两刀、三刀……一个个四面精巧的“春”跃然呈现于掌间,让小屋内也充盈着春节的气氛。
剪艺传千古,匠心流百世
活动结束后,李老师还抽出时间专门辅导我们剪出精美的“福”字。剪刀游走于折痕中,穿梭于叠纸间,一会儿功夫,一个透露着喜庆的“福”便诞生在剪刀下。剪纸如画,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生活的美好;剪纸如诗,无声的话语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巧手剪出精彩,匠心传承文化。剪纸,让传统与现代交织,使生活与艺术共舞,令人陶醉。